【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依山傍水的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传出一阵阵歌声和欢呼声。今天(6月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在这里开展了“普法驿站进山区 法润乡村促振兴”宣传活动,向30余名村民面对面输送法律知识、传递法治理念。同时,门头沟法院首个“普法驿站”挂牌成立。
相声演员和法官一起,通过案例改编的故事,为村民们普及法律常识。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摄
“人以和为贵,友善一脉连,学习民法典,法治更健全……”活动在歌曲《千金不换》中开场。随后,《话说乡里》“普法评书”中,两位评书演员和三名资深法官一起,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改编进评书,把一条条专业的法条,用通俗幽默的话语演绎出来。相邻关系、养老诈骗、婚姻家庭、妇女权益……这些常见的法律问题都杂糅在评书里,既有起伏的剧情,又有专业的知识,二十多分钟的“普法评书”,有趣又有料。
活动效果怎么样?快问快答一考便知。紧张的鼓点响起,村民们争先举手参与“快问快答”活动,“男女双方自愿结婚,可以委托他人去领结婚证吗”“宅基地属于个人吗”……10道问题,村民们每道题的正确率都很高。
随后,全国人大代表、炭厂村村支书邢卫兵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主任赵岩一同为门头沟法院首个“普法驿站”揭牌。邢卫兵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司法保障,和美乡村建设更离不开法治护航。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北京法院主动作为、司法为民的担当和决心,希望法院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做好“新乡贤”培训工作,壮大乡村治理力量,将“无讼”“少讼”的和谐格局保持下去。
赵岩介绍,为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八五”普法期间,北京法院将成立“百个普法驿站”,组织“千名法官普法宣传服务队”,深入调查研究首都群众的普法需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在这里设立首个‘普法驿站’,既是为了做好‘八五’普法‘后半篇文章’,也是为了将‘订单式’普法继续做深做实,我们向每个村民都发了法律需求调查问卷,今后每个季度,我们都会安排法官到群众家门口普法,既要讲群众想听的、需要听的,还要讲群众应当听的,让大家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能认同、能遵守。”门头沟法院副院长黄锋介绍。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